编辑
篮球运动早期,篮球战术以单兵作战和快攻为主。最初的快攻是球员快速推进、加速投篮。由于快攻战术简单有效,被视为最犀利的进攻武器,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防守快攻能力的提高,阵地进攻战术应运而生。最初的阵地进攻战术是站位进攻配合,球员一旦占据位置,基本不动,很容易被防守。
1936年篮球队员位置名称,美国发展了“8”字进攻战术,这种机动进攻方式突破了原有的站位进攻方式,这种“8”字进攻战术基本是马蹄形进攻,内线比较空,不利于篮板的控制。在这种战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出现了1-3-1进攻战术,后来被广泛用来对付区域防守等防守。
20世纪50年代初,国际篮坛出现了身高超过两米的中锋,那时的篮球还被认为是“巨人”的游戏。当时以中锋为主的打法主要有两种:以美国为代表,技术全面、速度快、灵活的美式中锋和以前苏联为代表,占据篮下、拼抢凶狠的东欧式中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换位进攻”战术,有人也称之为“固定比赛战术”。其战术套路随着防守战术的变化而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依靠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经验自由发挥的自由打法。美国佩珀代因大学的罗伯特·道尔将固定配合与自由打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战术形式——机动进攻战术。它要求运动员在不断移动的同时,运用掩护、传球、切入等基本配合,迫使防守队员在不断的移动中出现失误和漏洞,从而创造进攻机会。由于这种战术规定的具体原则和打法比具体的移动路线更重要,防守队员很难预测和判断,是一种非常灵活、机动性很强的进攻战术。
随着防守技战术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提高,篮球进攻战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快攻与阵地进攻之间的过渡进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阵地进攻战术正朝着快速、精准、多变、立体、实用的方向发展。
主要特征报告
编辑
2.1随着防守战术的增多,进攻战术套路也不断增多。由于防守战术种类繁多,各队必须有不同的战术手段来应对各种防守。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战术。
2.2进攻战术的组织始终由中锋的特点和能力决定,随着大个子球员的技术越来越高超,比赛中出现了内外线球员位置模糊、频繁插上、连续掩护等新特点。
2.3 在选择能够充分体现队员技术特点的进攻战术的前提下,局部配合十分娴熟、默契、精准、多变。例如;前NBA公牛队的“三角进攻”;湖人的“OK组合”;爵士队的“经典挡拆”。虽然这些战术配合大家都熟知,但在高手云集、难以防守的NBA赛场上,却可以运用自如。
2.4随着攻防对抗的激烈程度日趋激烈,战术配合所创造的机会必须勇猛善战才能得分。当今世界强队,在强悍的力量和韧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防守技术和能力的训练。进攻队员若想在篮下或有球区内进行突破、回跑、阻截,如果没有较强的身体对抗能力篮球队员位置名称,就会被挤出有球区或篮下。因此,一支球队是否具备强对抗得分能力,是衡量一支球队整体实力篮球队员位置名称,能否取得整体优势的标志。
2.5 一支球队有球星才有战术品质。球星的数量和品质是球队进攻战术成败的标志。球星是拥有特殊技术和技巧的球员,是球队进攻战术的主要攻击核心,如NBA的迈克尔·乔丹、沙奎尔·奥尼尔、科比·布莱恩特、麦迪等。这些巨星素质全面,技术过硬,进攻技巧独树一帜,在球队战术运用受阻或比赛关键时刻,能够稳定球队士气,扭转局势。
进攻战术报告
编辑
3.1篮球综合进攻战术概念球队在后场控制球后,根据不同的防守阵型,协调全队从快攻、过渡进攻到阵地进攻的连续进攻战术,在一个回合中,防守有几次变化,进攻也在随之变化。
3.2篮球综合进攻战术要求综合进攻战术在后场接球后以快速进攻开始,球到前场后若未形成进攻机会,则以简单动作确定防守,取消过渡性传球,在不断的相互配合下完成战术进攻,不给对方调整防守的时间,使对方难以形成整体防守。
3.3 篮球综合进攻战术设计示例(假设防守采用前场区域紧逼、后场2-3区域防守)
3.3.1 采用“1-2-1-1”阵型进攻区域紧逼,如图1所示。8号中锋位于前场左侧底线,7号二中锋位于中场附近,5号、6号在后方平行站位,前锋4号将球掷出界外。当4号将球传给5号时,7号移至前场右侧,6号插上接应5号传球。4号、5号分别从左右两侧推进,全队形成“2-1-2”阵型。
3.3.2 当6号越过中线时,中锋8号上到罚球线,7号从底线切入进攻。如果8号能接到球,进攻有几种选择:自己进攻,或传给7号,或传给4号或5号。如果8号没有接到球的机会,6号传球给4号,4号可以自己进攻,或传给从底线切入的7号或8号。如果以上都不能创造进攻机会,4号传球给5号,6号利用8号和7号的定位掩护,快速插上回位或与4号交换位置。如图2、图3所示。
3.3.3 如图4所示,4号传球给底线拉出的7号,然后垂直切入篮下,随时准备接球进攻。如果4号接球失败,7号传球给中锋横向切入的8号。如果上述配合创造了投篮机会,4号、5号、8号必须冲抢篮板球并补篮。如果上述配合接球进攻失败,如图5所示,6号向左移动接球,将球转移给右侧的4号。4号接球后,可以投篮、切入或传球给垂直切入的5号或横向切入的8号。如果8号能接到球,有三个机会可以选择:自己进攻、传球给5号或者4号。如果以上配合没有创造机会,如图6,4号和6号迅速将球转移至左侧,传给5号,5号利用7号形成正面掩护射门。如果没有进攻机会,5号干拔接球,8号横切,7号底线切出接球,回到图4重新开始,流程继续。
这种从左侧发起的进攻,当防守方适应后,应改为从右侧发起,如图6所示,将球传给4号,7号从左侧从底线向右侧切入,接4号传球,其它配合与从左侧发起相同,但方向相反。
3.4 本策略实施的解释
3.4.1进攻型全场区域紧逼 应对区域紧逼,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不要被对方的紧逼气势所压倒。其次要提高转守为攻的意识,利用速度控制压力,突破中路,回传跟进,改变进攻方向,带球回传,插上接应,多传少带球,避免带球或底角停球。这里采用的“1-2-1-1”区域紧逼破阵战术,无论在后场还是进入前场,都能保持“三角”阵型,抢占中路,还包括快攻过渡进攻。利用此战术可以破各种区域紧逼阵型。
3.4.2 确定进攻方式通常在阵地进攻前,进攻方要用3-5次过渡或战术传球(或运球)来确定防守阵型。本战术的图2、图3的配合,既是快攻过渡进攻,也是确定防守阵型的配合。图2中7号与8号的移动和位置变化,以及图3中6号利用8号与7号的定位挡拆的迂回切入,如果防守(只是抬手摇晃并不代表是区域防守)没有位置变化,则可以判断是区域防守。控球后卫6号要负责确定防守阵型,并及时下达进攻战术代码。如果通过图2的进攻就能确定防守阵型,则可以省略图3的配合,直接使用图4。
3.4.3 进攻区联防 此配合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中锋8号的正常发挥,他要能自己进攻,并能协助切入篮下的7号和切入篮下的外线球员。同时,控球后卫要善于利用进攻动作吸引防守,在来回传球中伺机进攻。“左侧发动”进攻应与“右侧发动”进攻穿插进行。
4. 结论
当今世界篮球进攻战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战术体系已由简单的体系发展为复杂多变的复合体系。但无论进攻战术多么丰富复杂,其实际运用的效果,都取决于战术运用的针对性。必须采用不同的进攻战术手段对付不同的防守战术形式,才能产生效果。在一个进攻回合中,防守要多变,进攻也要多变,这是篮球综合进攻战术产生的主要基础。掌握一定的战术手段,并能灵活运用,是篮球综合进攻战术运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