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足球新闻 > 正文

江门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变流量为留量?市长吴晓晖这样说

去年电视剧《库尔丹特》让江门爆红,今年初《江门小狮子觉醒勇闯东北》再次火遍全国。

作为中国侨都、梁启超故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的美景、美食让人“流连忘返”,经济活力也令人惊叹。据统计世界足球明星 碧恒,近三年江门市GDP年均增长5.7%,位居珠三角城市第二位。 2023年GDP总量突破4000亿元,位居广东省第七位。

从“网红”到“人气不衰”,变“流量”到“留存”,江门在过去的一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 2024年江门将如何腾飞?值此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都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小晖进行了专访。

吴小辉介绍,江门正抓住“桥梁经济”和“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加快推进“亿万项目” ”,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的优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世界足球明星 碧恒_碧恒足球明星世界排名第几_碧恒足球明星世界排名多少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吴小晖。

浅谈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

所有人齐心协力,打造“江门精彩之旅3.3”

让每一位市民成为城市代言人

南都:去年,电视剧《库斯特》让江门走红。江门、碧岛马拉松、“江门小狮子觉醒勇敢走进东北”、华侨咖啡文化周等活动火爆,进一步提升了江门的城市知名度。下一步江门将如何继续推动城市创新创优?

吴晓辉:2023年以来,江门文化旅游成绩斐然,城市知名度持续飙升。全年接待游客近2280万人次世界足球明星 碧恒,旅游收入突破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164%。其中,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50万人次,成为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2024年,我们将全力打造“江门3.3精彩之旅”。年初,“江门小狮子勇闯东北”调研活动引起全网关注。今年我们还推出了“来江门过大年”等一系列新年文旅活动。整个春节假期,江门市接待游客超过6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75亿元,同比增长140%以上。

《江门3.3奇妙之旅》海报。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江门3.3精彩之旅”系列活动(包括江门三天三夜游、系列主题路线以及“下午3点30分”下午茶等新玩法) ,并发动全民参与、共同创造,让每一位市民成为城市的代言人,深入挖掘江门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看到江门、体验江门、爱上江门。

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全市220家大型宾馆可提供床位3万余个,注册旅游民宿142家可提供床位2500余个。今年还将新增五星级标准酒店和一批特色精品店。民宿为旅客提供优质、安心的住宿。

江门处处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华侨古镇、古色古香的长堤历史文化街。保护、继承和利用好先辈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和复兴,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江门港澳名人130余人

充分发挥明星效应,组织好演艺活动

推动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双向抢购”

南都:今年春节,刘德华的《恭喜发财》再次成为春节必听歌曲。刘德华、梁朝伟等许多港澳明星都是江门人。如何通过明星知名度增加江门旅游流量,带动旅游业发展?

吴晓辉:江门有着深厚的“华侨文化”,是著名的“影视明星之乡”。著名港澳明星,如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谭咏麟、林子祥、甄子丹、容祖儿等都来自江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门出身的港澳明星有130余人。江门港澳名人始终与家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他们经常录制新年祝福、城市宣传、禁毒倡议等公益视频,为家乡发声。今年1月,香港明星足球队回到江门寻根,并在江门举行友谊赛。江门还诞生了粤剧大师红线女、中国电影先驱李民伟、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第一代演员黄飞鸿、关德兴等一大批著名演员。早期著名演员林楚楚。

1月14日下午,香港明星足球队江门队的一场友谊赛在江门市体育中心举行。香港艺术家谭咏麟在比赛中。据江门新闻网报道

江门作为一个地级市,近代拥有如此之多的影视艺术家、歌手,这在国内极为罕见。已成为江门人引以自豪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一张文化名片。我们一直积极利用好这些明星资源,助力城市发展。尤其是江门,是一个“天然摄影棚”,只要架起相机就可以拍出大片。不少港澳及国内的明星、导演都对来江门拍摄影视作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飓风》、《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100多部影视作品已在江门拍摄。在江门拍摄,从去年开始,很多综艺节目都在江门拍摄。江门成立影视拍摄协调小组,着力解决拍摄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很多明星也喜欢来江门举办演唱会。去年,谭咏麟、杨千嬅、张韶涵等港台明星在江门成功举办演唱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歌迷来到江门。酒店报告称,入住率较上周末有所上升。超过25%。

借助明星资源,推动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双向涌动”。比如去年《库尔丹特》火爆江门。据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江门市共接待游客254.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34.48%和29.47%。

“库尔丹特”“出圈”后,我们思考将“流量”改为“留存”,将“网红”改为“长期人气”。我们策划了江门宣传、“江门小狮子觉醒勇敢东北行”、“江门3.3精彩之旅”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持续吸引江门关注。 2024年春节假期,江门市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0.3%和147.07%。旅游客源结构也出现新变化。港澳游客占比由过去的11%提高到18%,省外游客占比由过去的10%提高到15%。省外游客总比例超过30%。

我们还高度重视影视名人故居的保护,积极保护传承。如今,江门有红仙女、胡蝶故居,被誉为“词圣”的杰出词人卢国瞻先生故居等众多影视名人故居。江门市蓬江区有一座星光公园,通过手印、雕像、星墙展示数百位武夷艺术家的风采,纪念他们为家乡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南都: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江门有超过530万五邑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侨胞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打造海外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门如何发挥侨都优势,凝聚侨心,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

吴晓辉: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是海外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实施绿美江门六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再次受到国务院检查和鼓励。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绿化、更加美丽,成为向海外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现代化的示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加快建设国家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增强“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四大功能合作、权益保护、侨务智库”。在文化交流方面世界足球明星 碧恒,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第七届世界青年大会等海外相关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加强海外华人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讲好故事江门,激活侨乡。记忆。

经贸合作方面,推广便利侨民投资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优化港澳跨境政务服务,推动“侨梦花园”等项目加快发展,拓展新一代侨胞回乡创业空间。在权益维护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布局,加强境外侨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侨胞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支持深圳国际中江门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证券、金融服务业。仲裁基地致力于为海外华人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侨务智库则着力打造全球侨务信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家级平台,更好地团结新一代华裔积极参与湾区建设。

抓住“桥梁经济”重大机遇

宣传大湾经济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国家新平台

南都:江门具有连接江海、连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2023年,江门GDP将正式迈上4000亿元的新台阶。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大桥将于2024年通车,新阶段江门将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吴晓辉:2023年,江门实现“四千亿”发展目标——GDP突破4000亿元,新会成为第一个GDP千亿元强区,全市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新增工业项目投资超过2100亿元,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随着今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大桥等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跨江跨海通道建成,江门将迎来窗口期也是“桥梁经济”的黄金时期。

今年,我们将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立足“湾区方向、港澳需求、江门能力”,助力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和发展最好的湾区。

一是“软硬件对接双向努力”。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苏铁路、珠肇高铁建设,提升江门站枢纽功能;积极谋划珠江口交通衔接,推动今年黄茅海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完成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努力加快南新高速公路建设。

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正在建设中。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大型跨海工程,连接珠海和江门,全长约31公里。新华社

通过“跨城合作、合作共赢”。积极参与“黄金内湾”建设,携手港澳加快大广湾经济区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合作新平台;积极承接香港北部都市圈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技成果转化;配合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战略,加强金融、大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发展;以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经济合作区起步区,支持企业在深圳打造“反向飞地”;加强与中山对应产业合作,主动承接佛山产业转移,东莞等地。

我们还将“对标最佳温暖企业、效益企业”。去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数万家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调查中,江门是全国进步最显着的5个地级市之一。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的“一号工程”,学习广州、深圳的经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湾区一流营商环境。

发展新生产力

成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南都:“新质量生产力”成为年初的热词。去年,江门工业增加值增长6.8%,位居全省第三位。成为广东第六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元的城市。它将如何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和推动新型工业化?

吴晓辉:发展新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工业是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 2024年,江门将锚定新生产力发展,坚持制造业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技术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新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引领的先进生产力。加强基础研究,利用好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等大型科学设施平台,孵化更多原始创新成果。全面深化与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政产学研共同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1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努力打造地方科技型骨干企业;继续推进“揭榜当家”,支持企业共同破解“卡壳”问题,加快国产化替代。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新生产力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产生的。继续实施“链长制”,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硅能源、食品、石化新材料等产业链,加快发展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巩固提升金属制品、家电、造纸及纸制品、摩托车、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大力支持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造船海洋产业。工业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仿人机器人、生物制造、氢能、深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三是强化企业梯队。企业是新型生产工具研发和应用的主力军。我们将始终与企业共同努力,力争产值超50亿元企业12家,产值超100亿元企业实现新突破,新增国家级1名、省级单项冠军5名企业及总部经济企业8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特色专业新技术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引进项目计划投资额继续超过2000亿元。

四是打造强大产业平台。工业园区是各类要素资源和创新主体集聚的载体,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生产力的主阵地。扎实推进江门规模产业集群和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力争各项关键指标保持在全省前列。推动新会大泽与司前、台山大江与水埠、开平水口与月山、鹤山共和与芝山等8个工业镇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推动“百个项目”

确保80%以上村庄集体总收入超过100万

南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剂良药。 2023年,江门将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2024年有哪些重点方向和部署?

吴晓辉:实施“百千工程”以来,江门大力实施千亿经济强县培育行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形成千亿县城冲刺梯队。 2023年,新会GDP将达到1000亿大关,开平、鹤山将达到500亿GDP水平。二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3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陈皮、水稻、鳗鱼、马钢鹅、茶叶、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96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30亿元,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一”。此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督导鼓励,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2024年,江门将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动强县、兴乡、兴村,为全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典范。农村地区。拓展县域方面,加快建设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最大的新一轮布局面积、唯一的有序转移重大平台大湾区省内重点扶持产业的情况;在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方面,力争今年GDP超百亿的乡镇街道12个以上、50亿以上的镇街道27个以上,培育更多全国千强镇、百强镇省内城镇;在富民振兴乡村方面,做好“土特产”,推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力发展食品加工、配制等产业蔬菜、设施农业,确保今年80%以上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90个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