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篮球新闻 > 正文

吉林体育学院 2024 年体育单招招生简章,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1. 简介

学校全名:吉林体育学院

学校类型:公立普通高校

受教育程度:研究生、本科、高职(专)

学校代码:10208

吉林体育学院始建于1958年篮球世锦赛2024,坐落于环境优美、四季分明的吉林省长春,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200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吉林体育学院。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南岭、临河、仙明山三个校区,南岭、临河校区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占地面积89.31万平方米的仙明山校区建设。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员工近600人,拥有包括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白山学者、省高级专家、省高级专家、省教学名师、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体育运动奖牌获得者等著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校是吉林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拥有体育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教育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均为B级。在校友会2023年体育类高校学术排名中位列第三,为“四星级”高校。

学校现有13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率先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全人才链条培养,搭建了服务体育健康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启了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学校专业设计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范与岗位标准对接的转型发展新征程,被誉为“体育院校转型发展的风向标”。

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等18个省部级科研、教学研究平台,拥有“体育科学训练”、“体育管理”等10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近年来,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主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普通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

学校竞赛成绩突出,学校拳击、散打、滑雪、跆拳道、射击、射箭、游泳、体育舞蹈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其中拳击队、散打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达到国际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世界冠军,包括世锦赛女子举重冠军李亚娟,世锦赛、世界杯女子速度滑冰冠军叶乔波,世锦赛女子花样滑冰冠军陈露,世锦赛、世界杯短道速度滑冰冠军李佳俊,世锦赛、世界杯女子拳击冠军李金姿,世锦赛女子散打冠军鄂梅蝶、刘玲玲,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冠军宫金杰,平昌冬奥会短道速度滑冰冠军武大靖,世锦赛男子团体反曲弓射箭冠军魏少玄等,为国争光。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8年荣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篮球世锦赛2024,近年来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学生进行访问学习和交流活动。

欣欣向荣的进贤三中蕴育着青春和无限的希望,学校正朝着“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质量”的目标发展。

二、引言

1.运动训练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培养目标:学生须掌握专项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运动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运动康复技能、运动训练指导和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社会竞争力明显的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

2.主要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3、核心课程:运动训练、运动选择、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运动训练管理、运动心理学、体育理论与实践、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4.学制:4年

5.修业年限:4至6年

6.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7、学费:9900元/学年/生(学费标准如有变动,以吉林省物价局核准为准)

(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

1.培养目标:学生须掌握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管理、运动健康促进、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武术、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基本功,具有传播、推广、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胜任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是人格健全、社会竞争力明显的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

2.主要学科:体育、历史、中医学。

3.核心课程:中华武术概论、民族传统体育概况、中医养生理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况、中医基础理论、体育赛事理论与实践、特色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4.学制:4年

5.修业年限:4至6年

6.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7、学费:9900元/学年/生(学费标准如有变动,以吉林省物价局核准为准)

三、入学条件

1.符合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报名条件篮球世锦赛2024,并已参加学生出生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执行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心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南》(教发(2003)3号)及相关补充规定的要求。

3、具备我校招生项目所要求的体育技术等级称号。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公布的数据信息为准。如考生拥有所报考项目的多个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报名时须填写所有符合报名要求的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所有招生项目不得同时报名多个项目。

四、招生区域、计划及培养等级

2024年学校继续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学校不制定省内计划,最终招生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为准。运动训练专业计划招生575人(含推荐录取学生),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计划招生75人(含推荐录取学生)。学生修完规定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学校颁发教育部认可的本科学位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教育学士学位。

五、专业、项目及运动员技术水平

1.运动训练专业

冬季运动: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冬季两项、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U型场)招收运动等级2级(含)及以上考生。

其他项目:柔道、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拳击、跆拳道、田径、游泳、蹼泳、公开水域游泳、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棒球、垒球、足球(11人制)、篮球(5人制、3人制)、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招收体育二级(含)以上人员。

举重、曲棍球、赛艇、皮划艇、射击、射箭、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项目只招收一级(含)及以上水平的考生。

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招收运动级别二级(含)以上考生。

3、我校对录取的吉林省非现役专业运动员进行全日制教育培训,不按照吉林省学生注册运动员管理办法进行培养,非吉林省现役专业运动员请谨慎报名。

4.新生入学后,如招生专业不能满足开班条件,将根据我校开设的特色班情况进行分流,涉及学生将根据个人申请调整至其他特色班。

6.体育技术等级证书登记及使用时间

2024年报名考生等级证书审批时间为:冬季项目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夏季项目(含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项目)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0日。

VII. 考生报名及专业考试报名简要时间表

序列号

事情

时间

网站/位置

全国运动训练统一考试(冬季项目)网上报名及运动员技术等级信息核实

2023年12月4日12:00—2023年12月31日12:00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全国运动训练专业统一考试(冬季项目)网上报名

2023年12月22日 12:00 - 2023年12月31日 12:00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全国运动训练专业统一考试(冬季项目)现场报名及考试安排

2024 年 1 月 4 日 - 2024 年 5 月 12 日

具体项目报名事宜,考生请留意“中国体育文化教育网”和“体育教育联盟APP”发布的相关通知。

运动训练(其他项目)、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及运动员技术等级信息核实

2024年2月1日12:00-2024年3月10日12:00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

体育训练(其他项目)、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

2024年3月1日 12:00 - 2024年3月10日 12:00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运动训练(其他项目)、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全国统一考试具体时间安排及现场报名、领取

3月20日至5月12日

具体项目报名事宜,考生请参考“中国体育文化教育网”和“体育教育联盟APP”发布的相关通知。

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文化考试准考证打印

3月23日12点后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系统: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文化考试

3 月 30 日至 31 日

详情请参阅文化考试“准考证”。

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文化考试成绩查询与审核

5月18日 12:00 - 5月19日 12:00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10

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信息查询

5月26日12:00后第一志愿录取咨询;

5月29日12:00后第二志愿录取咨询;

中国体育文教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11

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5 月 29 日

吉林体育学院官网——招生

8. 体检表

凡报考我校体育单招专业为第一志愿的考生,须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表》复印,体检结果齐全,通过EMS方式邮寄至吉林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长春市南关区自由路2476号)。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1日。逾期未交体检表者,将影响录取,后果自负。被录取考生报到时,将录取通知书及档案原件或复印件交学院(具体责任由辅导员负责)。

九、申请费用

已完成报名的考生须通过“体育单招系统”签署《反兴奋剂承诺书》,填写报名表并缴纳考试费用。考生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系统显示金额缴纳体育文化考试费用;考生须在报名截止时间前完成网上支付。考生完成支付即视为报名成功。完成支付后,考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10.文化考试科目、时间及地点

所有考生须参加高考报名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体育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文化考试。考生可于3月23日12:00后登录“中国体育文化教育网”—“体育招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系统”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

时间

早晨

下午

9:00-10:30

14:00-15:30

3 月 30 日

语言

数学

3 月 31 日

政治

英语

十一、招生原则

1. 我校将根据申请人数及学校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分专业招生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将于4月中下旬根据申请人数及学校专业发展需求公布,不同专业录取分数线不可横向比较。

2、依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招生文件“文化类分数线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180分,体育类专项分数线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40分”的有关规定,我校根据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文体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

3.持有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录取分数可在我校录取最低控制线下降低30分;持有大师级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录取分数可在我校录取最低控制线下降低50分。

4、达到我校规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文化体育专项分数)的考生,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综合成绩相同则按体育成绩录取,体育成绩再次相同则按文化成绩录取,文化成绩再次相同则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成绩顺序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未达到学校招生计划则录取第二志愿)。

综合录取分数线:学业成绩(折算成百分制)与体育考试成绩按照3:7的比例计算考生的综合录取分数线,具体公式为:综合分数=(文化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综合分数保留两位小数,计数方法为四舍五入。

5.如部分项目计划未完成,则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在专业范围内录取剩余项目计划。

6.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已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如已被我校录取,不放弃录取资格,不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

12. 其他注意事项

1、我校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有关规定开展招生考试、招生工作,除国家规定外,不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我校没有委托任何单位、社会中介组织或个人参与我校招生宣传、考试、录取等工作。我校从未与任何单位或个人合作开办任何形式的“签约保证班”、“预科班”、“培训班”、“培训基地”等。在此声明,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严防上当受骗。

2、新生入学后,我校将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审核,审核不合格或学生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其学籍;学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本简章由吉林体育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如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及学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对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录取有新的规定,我校将按最新规定进行调整。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