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谈一下近年来对外援助制度的改革以及我个人的看法:
1996-1998赛季,CBA规定每支球队允许有两名外援,但不能同时上场,属于单外援制度。 这个规定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好事。 增加比赛的强度确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毕竟那是八一王朝的时代。 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和激烈程度。 不过,由于当时CBA刚刚起步,有升降级。 体制和选的外援水平确实不好。 记得当时最出色的外援是上海队的立陶宛国手萨武留斯。 他打了一个赛季cba亚洲外援政策,直言CBA确实不够好。 他还年轻,想去其他联赛。 不过,虽然联赛不好,但因为当时外援很少,而且八一又是国家队,所以我们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上依然所向披靡,甚至可以和一些世界最强球队抗衡。
从1998年到2001年的三个赛季,CBA联赛规定每支球队一个赛季最多可以引进四名外援。 不再限制两名外援同时出场。 采用了四节四人的新规则,并且首次同时允许在赛季中途更换外籍球员。 说白了,这个政策是针对八一队的,但依然不失为一个好政策。 四节比赛有四名球员。 一般球队第一节是全华队,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单外援,最后一节是双外援。 然而,那些年依然未能阻止八一前进的步伐。 一方面,实力是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有些球队在外援选拔上存在很大问题。 一些纯粹的街球外援进来了cba亚洲外援政策,比如当时四川队引进的优秀球员。 盛在1999-2000赛季走红,但在加盟CBA之前,他只效力于日本的低级别联赛。 他热衷于巷战。 此外,还有维文等外援签一年合同,在不同国家占便宜。 联赛时间错开到处赚钱,基本没有做任何工作,外援的选拔和管理也比较差。 然而,有一个例外。 1998-1999赛季,广东宏远选中了CBA历史上最伟大的外援杰克逊。 。
2001-2004赛季,CBA联赛规定每支球队可以引进2-3名外援,但比赛最多允许两名外援上场,并且外援采取了4节5人的政策。 2004-2008赛季,外援的出场时间采用了4节5人的制度,并在赛季初进行了反向退赛选秀。 近年来,随着一些国内球员前往NBA,八一王朝和广东王朝交替出现,联赛可以说是不错。 虽然有些政策荒唐可笑,但并没有对男篮产生太大的影响。 以广东球员为首的NBA和国家队其实实力很强。 说实话,这确实要感谢广东队,因为在八一队实力不强,其他球员过于依赖外援的时候,他们以国内球员为主,外援为辅,而且在选拔国内年轻球员。 当时,不少球迷感叹广东队打球的人太多了。
2008-2009赛季初,之前的统一选秀制度被取消。 联赛允许各队自由选拔外援,并实行4节6人制。 每支球队允许注册两名外援,联赛倒数四名的球队加上新加盟的天津队和青岛队也可以选择一名亚洲外援。 有资格使用亚洲外援的球队,如果放弃注册第三外援,可以选择“4节7人”。 对阵全中国球队,除了4节继续使用5名外援外,最后一节对方只允许一名外援上场。 这堪称CBA外援体系最大的失败,无一例外。 外援实行4节6人制。 以亚洲外援作为国内球员,以香港、台湾地区的外援作为国内球员。 不仅大大减少了国内玩家的上场时间,也丰富了其他人。 2011年亚锦赛,约旦在决赛中险些击败中国,2013年则彻底崩溃cba亚洲外援政策,输给韩国、击败伊朗、输给中华台北。 2015年中国队虽然凭借主场优势夺冠,但很多比赛并不轻松。 比如韩国队的逆转,完全是因为周琦当时的出色发挥; 对阵伊朗队的胜利只有在对手主力三分射手受伤且巴赫拉米不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后续系统我就不详细说了,很多粉丝应该都明白。 姚主席在亚洲外援改革方面可以说做得很好,但还不足以彻底改变中国男篮的现状。 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继任者。 事实上,现在的CBA和中超联赛很相似,因为大多数俱乐部都追求结果,并没有在年轻球员的培养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更何况,CBA目前的情况对于球员的培养非常有限。 八一队没有外援,彻底沦为弱队。 当年的王朝也一去不复返了,让人唏嘘不已。希望姚主席能够尽快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让男篮尽快崛起。